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96:断尽一切种子跟习气,把习气放下,就是速度最快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五十阴魔 43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661pryo1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五十阴魔 43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有的人啊,前世是你所喜欢的,你也相处得很好,你看到他有无量的欢喜心,怎么会有这个人,我看到他就有这么地欢喜?这个就是无量亿劫来的种子。所以在座诸位!未成佛道要先结善缘,发好心、说好话、做好事,它很重要的。因为这个是要……一定要先跟人家结缘,因缘具足,一棵树,有阳光、有水分、有除草,这棵树,它就会长得很好,就是它的外缘具足,外缘具足。所以平常跟人家多结善缘是好事,所以这个种子习气,要给它落入好的种子。好的种子,就是你布施也变成一种习气。在佛经里面有一句话,佛讲的,说:这辈子经济上很好,但是要布施的时候,心如刀割。佛陀说:此人生生世世悭吝不舍。悭吝,就是不肯布施,他没有这个布施的习惯,他在佛门里面也听经、也闻法,可是他从无量劫来,他就没有布施的习惯,因为他把钱当作生命啊。所以,他在布施的时候,心如刀割。很痛,很痛、很痛!那佛陀说:当我们一施舍的时候,产生欢喜心的人,这个生生世世善根深厚的人,就是当我在布施的时候,是很欢喜心的,我知道这个是修福、修慧的大好机会,他掌握了机会就施舍,而且他的心非常地欢喜,这个生生世世是修布施的,布施的心。

所以,每一个人的种子习气不一样,就像我大一的时候,第一堂课去听到这个佛法,这个种子习气,善根深厚的种子习气一起来,哇!怎么会?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东西啊?让你觉悟啊。佛法是讲到这么究竟、这么彻底。真的!这个世间真的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(五阴炽盛),事情就是如此啊。喔!佛陀把世间的真相的苦表达了出来,那我在大学,大一第一堂课去听人家演讲,第一堂课就觉悟了,就是这样子。这个是我要追求的,从此以后,就开始一直引进佛法,愈听愈起劲儿,要不然,你看这世间:吃得再好,一堆骨头;再有钱,一堆骨头,就是这样子而已,其它什么都不剩,没剩。所以,万般带不去,惟有业随身。业就是生命的影子啊,你的法身慧命,无明的影子就是业,你逃不掉的,如影随形啊。所以,这个种子要培养,要培养好的,不要培养坏的,所以我教你要有自觉的作用,要亲近善知识,一定要亲近同参道友好的。为什么?你看到旁边的人都是那么地好。而令之)次第成熟,岂止(就是忆持)现生之多年乎?”

“有何筹算”:“筹算”,就是筹量计算。有何可筹量计算的?也就是说:记忆储藏的能力是没办法去计算的;例如此心中到底能忆持多少年,或多少事。“非是无流”:不是没有流动。诸位!这个是指第八意识,第八意识就像水,看起来没有在动,其实还在流!真如本性就是无动无流,这是真的。真如本性才无动无流;可是第八意识无动,但是不代表无流,表相上没有在动,但是它还是继续流。“若非想元”:“想元”,妄想之根元。谓此识阴若非前四阴的妄想根元。“宁受妄习”:“宁”,就是怎么。谓识阴怎么会受前七识之妄习所熏?诸位!前七识,为什么一直讲前七识?前七识就是包括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如果指……诸位!这里要注意听。如果指第七意识,是单指一个识,第七意识,就是指第七意识。如果讲前七识,就是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识,统统包括在内。所以,多一个“前”字就差很多。前七识就是包括七个识,第七意识是指一个识来讨论,这一点要稍微注意一下。前七识之妄习所薰?故可知第八识本身亦(也)有极微细之(的)妄想性;诸位!注意听,有妄想性就可以、就会有薰习。因此唯识学上称第八意识为“真妄和合”。“非汝六根互用开合”:然此第八识极微细妄想性之消灭,若非你的六根(身心),已经达到能开合互用、体用圆通的地步,故能化“六和合”复归于“一精明”之境。

“此之妄想无时得灭”:这妄想就没有能消灭的一天。]这妄想就没有一天能够消灭的。换句话说,佛在经典里面讲:如果生生世世没有碰到佛法的人,那么就是无量劫来就继续去轮回,永无休歇之日啊,就是人在六道轮回当中,哪一辈子有因缘碰到佛法,那个人这一辈子就有可能超脱,好好地念佛,到极乐世界去,就超脱了。但是如果人生生世世都在轮回当中,如果没有机缘,完全没有机会听到正法、佛法,那表示说:你这一辈子,都白活的,多余的。《楞严经正脉》云(这么说):“五阴始从妄想而生,虽(现)有而恒无;终依(颠)倒(妄)计而住,(因此变成)虽(实)无(而)恒有,(即(也就是))所谓‘从毕竟无,成究竟有。’诸位!什么意思?什么叫“从毕竟无,成究竟有”?“毕竟无”,就是一切全部都是性空,其性本空,本来就是空无自性,“从毕竟无”,就是:诸法其实是空无自性的,可是因为妄想、颠倒、执著,成究竟有。为什么“成究竟有”?这看起来那么真实,就是透过一层强大的坚固妄想的力量,承认主观的意识心,承认客观的环境,所以“成究竟有”。所以,在座诸位!我们今天活起来好像什么都存在,银行啊,确实有银行啊,确实有运动大会啊,确实有学校的老师,怎么看都是真的啊。对不对?但是其性本空,其实是都是假的,如幻的东西。

是故(若)二计不亡,则阴牢不可破矣。”“故汝现在见、闻、觉、知”:“现在”,就是现前存在的。“见闻觉知”,此系含尝与嗅在内,共为六精。“中串习几”:“串”,就是贯、惯。习惯的“惯”也对。“几”,就是微,微细。其中除了串习微细之妄想外。“则湛了内,罔象虚无”:诸位!它这两个字重复,罔象就是虚无,虚无就是罔象,为了强化第八意识的若有若无,所以,才用“罔象虚无”妄想,“罔象”就是虚无,虚无等同罔象,但是罔象妄想,也对;虚无妄想,还是对。“湛了”,就是湛然明彻之体。“罔象”,就是无像、无相。谓则于此湛然明了之体内,只是罔象虚无,若无不无,似有非有;因此这第八识之体,凡夫便计之为命根,外道即认作是涅槃之体。

[义贯]:阿难,“又汝”识阴之“精”纯妙“明、湛”然“不”动“摇处”,汝若“名”此即为“恒常”不变之性“者,于”众生“身”而言,则“不”超“出见、闻、觉、知”等分别之作用,见、闻、觉、知,就是六根,见、闻、尝、嗅、觉、知,但是它简称:见、闻、觉、知,等分别之用。故知此识阴实为六和合,而非一精明,以“若”彼“实”是“精”一无杂、“真”实不虚者,则它必“不容”串“习”种种及染“妄”(譬如纯金不应混杂泥沙)。

所以,在座诸位啊!佛在经典里面,给它下了一个定义,很重要的定义。什么是佛?不是觉悟那个“觉”字那么简单。什么是佛?妄想、习气全部断尽,叫做佛。哇!我觉得这个定义,真的是好。因为这样能够解释八识田中所有的污染,那种至高无上的修行,最高超的境界,把妄想、习气,统统断尽。简单讲:佛没有任何的妄想,佛也没有任何的习气,你看!这种定义多好啊!把妄想、习气全部断尽了,就是佛。我觉得这个定义啊,是我最喜欢的。单单一个“觉”,觉什么呢?觉悟,大家都知道佛是觉悟啦,我觉得这个定义,还是有一点不容易去了解佛的意境。以“何因”缘“汝等”若“曾于昔年睹一奇”异之“物”,虽“经历”深“年岁”久,连“忆妄俱无”,你“于后”来“忽然覆(复)睹”先“前”所见“异”物,却又能令“记忆”浮现,“宛然”如昔,“曾不遗失?则”可知道,“此”八识“精了”于其“湛”然“不摇”之体“中”,系“念念受”六识之见、闻、觉、知及七识所“熏”,无有停息,其数无计,“有何”可“筹”量计“算”的?

所以,八识的关系的:八个兄弟共一胎啊。一个伶俐,一个呆,伶俐就是第七意识;一个呆;五个门前作买卖;就是前面五识,五根啊,五根;一个在家把帐开: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执著。八个兄弟共一胎,一个伶俐一个呆,五个门前作买卖,一个在家把帐开。八识形容得淋漓尽致。“阿难,当知,此”第八识“湛”然不摇者,并“非真”常不可动摇之性;“如”深沉“急流”之河“水,望”之“如恬静”,正因其“流急”而深故(所以)“不见”其动,这个在表示八识如很深的深流,不是无流,是深流,就像大海里面的深处,不是看表面的,表面看很静啊,大海的深处正在急而深地流。“非是”真“无流”动;此识阴“若非”前四阴妄“想”之根“元,宁”(怎么会)“受”前七识之“妄习”所熏?所以第八意识就是仓库啰。故可以知道第八识亦(也)有极微细之(的)妄想性。所以,这个师父已经讲过了,最极微细的生灭妄想,就是第八意识。然此最极微细的妄想性之消灭,若“非汝”之身心“六根”已达到“互用开合”,为什么叫“能互用开合”?因为同一个本性嘛。眼,叫做见性;耳,叫做闻性;同一个本性。那么,体用圆通,化六和合复归于一精明者,“此之妄想”即“无时”而“得灭”。“故汝现”前存“在”之“见、闻、觉、知”、尝、嗅六精,其“中”除了“串习几”微之妄相外,“则”于此“湛了”之体“内”,但是“罔象”(“罔象”就是无象)“虚无”,若无而不无,似有而非有,是故识阴即是“第五颠倒”之“微细精想”。“阿难,是五受阴”即是由以上所说的“五妄想”所“成”。

[诠论]:《楞严经宝镜疏》云(这么说):“良以众生自迷如来藏性,而有妄色妄心;所以,诸位啊!这个心是指识心,而有妄色是指缘起,因为它是生灭。妄心是指妄识之心,识心,不是真如。(复)依此色心,而成五阴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(因此)故有世间的凡、圣(之)差别也。若以众生知见,执此五阴为实有者,即(成)世间法。若以二乘知见,执此五阴为空寂者,即(成)出世法。若在诸佛菩萨,善得中道,了色即(是)空,达空即(是)色,即为出世上上法;这句的重点在哪里?了色即是空,重点在强调……重点在不必坏色,透视,用现在的话来讲,用科学的,用X光透视它,色的不实在性,不必灭相,不必除去色相,就知道它是空。这个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,所以不必坏相,就能成佛。了达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这个是出世间上上法。(此)乃第一义谛,不思议境界也。设若离此五阴之法,则五乘圣教亦无安立之处也。以(此之)故,(此五阴)迷之则凡,悟之则圣,皆不出此。凡修定者,苟能于是,用金刚观智,荡涤空有(之妄)情计(度),扫除断常(之)知见,了一真之本具,达诸妄以本空,则其五阴妄想之心,当体清净,即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矣!”善哉斯言。

所以,在座诸位啊!众生看起来是执著一个妄色、一个妄心;在佛的角度看起来,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处处都是涅槃,没有一法有增减,没有一法有生灭,没有一法有来去,最极湛然、清净,入无所入的清净心,就是我们每一个本来的面目,修行就在这个地方,就是修行的终点。每一出戏都有起点,戏到最后都会唱到终点。在座诸位!跟佛教结缘,结个善缘,这拉开菩提道的序幕,你就是拉开这个菩提道修行的序幕,你到什么时候这出戏会演完呢?到你明本心、见本性,这出戏这样:It's over!就结束了。还有一种叫做永远没完没了的演戏,就叫做释迦牟尼佛无量的悲心,生生世世都来示现菩萨成佛,那么这出戏就演不完!所以,佛菩萨演哪一出戏呢?没有终点的戏,就是度众生。没有终点,佛菩萨没有终点,佛菩萨明本心、见本性,扫荡一切习气跟种子,断尽一切种子跟习气,佛已经无戏可演了,可是呢?佛还有没有演完的戏,就是继续来示现,继续来度众生,因为众生还没有办法……地藏菩萨讲嘛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!十方诸佛都有这样的悲心,所以十方诸佛都演一出没完没了的戏,演不完啊,继续去演戏啊。善哉斯言。

  五阴各自之边际。经文: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:惟色与空是色边际;惟触及离是受边际;惟记与忘是想边际;惟灭与生是行边际;湛入合湛,归识边际。】“湛入合湛”什么意思?湛然有所入,而实无所入。“合湛”,就是根本就无所入。“合”就是本来就湛然,所以说:湛入,就是湛然有所入,清净心好像有所入。合湛,合,就无所入,湛然有所入,但其实是无所入。归识阴边际。

[注释]:“因界浅深”:谓五阴的](之)因界边际之浅深。“惟色与空是色边际”:“色”,有相之色。“空”,无相之空。诸位!这里的“空”,是指虚空的意思,不是指空相,要弄清楚。惟色与空是色边际,为什么一直重复交代?因为也有初学佛法的人,讲到空,以为是空性,不是的!这里指虚空。惟色与虚空是色边际。所以,怎么样能够变成一个好的法师呢?就是把所有的听经闻法,当作幼稚园来教,当作小学生来教,知不知道?知道。听得懂不懂?懂。这样慢慢地来教,这样慢慢地来教。如果是菩萨来示现的就比较难啦。是不是菩萨示现的,就是看下一堂课,便知分晓。明天啊,明天就便知分晓,你是不是菩萨来的?这明天开始就启动菩萨圆顿的根器了。“色”,有相之色。“空”,就是无相之空。“边际”者,即范畴之义。此谓,有相的色与无相的空,皆是色阴的范畴,因为色与空皆是色阴所摄,故并非“达于无色”就是修到了“色阴已尽”,而是要“并空亦尽”(连空的妄想都尽),就是连无相的虚空都要放下,因为无相的虚空也被列入色法里面,所以放下色法,就是包括放下虚空,才可说达到“色阴尽”。(因为依于本经了义,“色阴”是包含了色与虚空——色与空二者皆是色阴妄想所摄,故空并非在色阴妄想之外。)

“惟触及离”:“触”,就是取著;“离”,就是厌舍。好的执著。诸位啊!“触”,就是好的,执著;不好的,厌离。厌离就是排斥的意思,厌离就是排斥。简单讲,如果你执著某一种东西,或者是排斥某一种东西,你就是掉进受阴的界限,受阴的界限。所以,师父一直强调:如果你真的很有修行,你就千万不能落入受阴,就是自己感觉良好,我够资格拿起正法的鞭子,左批出家人,右批这个在家居士啊,这个是很严重的,这个刚好掉进去受阴。真的很有修行的人,就是内心没有感觉到自己很有修行。忻与厌皆是受阴的范围;故并非厌离、或者是无触便已经达到了受阴尽。“惟记与忘”:“记”,就是有念。“忘”,就是无念。有念与无念皆是想阴的范畴。是故并非达到“无念”即(就)是想阴灭。“惟灭与生”:“灭”,就是定心之细行。“生”,就是散心之粗行。由于细心的灭相以及粗心的生相,都是在行阴的(范围内)范畴之内,故(所以)并非只要达到细心的灭相即(就)是行阴灭。“湛入合湛”:“湛入”,就是湛然而有所入。“合湛”,无所入而合于湛然。此二者皆是识阴的范畴,故并非只要入于湛然即是识阴灭。

[义贯]:阿难,“汝今”所“欲知”的五阴的(之)“因界”边际之“浅深”者为:“惟”有相之“色与”无相之“空”皆“是色”阴之“边际”(范畴);色阴的范围。“惟”取著之“触以[及”厌舍之“离”皆“是”在“受”阴之“边际”内;所以,在座诸位!不好也不坏,就是修行人。注意听!为取著之触,这样叫做好;厌舍之离,那就是叫做坏;皆是在受阴的边际,就是触动到你内心里面的好跟坏、执著,还有排斥的心情。比如说:这个人持戒持得不好,那一个人,戒持得不错的人,看到那个非常地厌烦。诸位!你已经掉进了觉受的范围了,你应该同情他。你持戒持得很好,你应该同情这些不持戒的人,不是去排斥他,不是去攻击他,是给他机会,慢慢地引导他,你这个心就对。一般人第二关就几乎突不破,那个取舍之间太强烈了,太强烈。

比如说:你一个人,你看到,觉得这个人:哎呀!也觉得很烦,很烦。可是一般人都……学佛的人都不耐烦,看到很烦的来,赶快来走啊,噫!……就跑得……以前人讲的“裂裤脚(跑得连裤脚都裂开了)”,你就跑了。为什么?因为你觉得他很烦,诸位!你已经掉进去觉受的范围。你不要感觉他烦,同情他。这个人很烦,但是他需要一点同情跟鼓励,但是也不能耗费我们太多的时间,耗费我们太多的时间。所以来到这个地方,有很多人就说:师父,你等一下,我从小……我把我的故事,从小讲给你听!我说:喔!Stop!你千万不要从小讲给我听!每一个男人都有故事;每一个女人都有故事。你从小讲给我听,还得了,那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呢?讲重点,咚咚喳……一是什么?二什么?三?喔!节省时间,喔,没有办法,从小讲给我听,又不是在拍电影。是不是?所以你看啊,师父处理事情就是这样子,但是现在愈来愈麻烦了。

比如说:哎呀!E-mail啦、信件啦,很多人都写信来:师父啊,这本经可以看吗?还有写信来:这个法师可以亲近吗?喔!我告诉你,这个就是最难回答的。我们如果知道这个法师恶知见、邪见啊,知道!但是如果说,我给他回答说:那个法师恶知见、邪见,那麻烦大了。为什么?他会说:你看!这慧律法师讲的,你看!他叫我不要亲近你。那我就要改名字,改成姓“顾”,名叫做“从怨”(惹人厌),我就是“顾人怨”的那一个,就变成“顾人怨”了,对不对?大家都讨厌,叫做“顾人怨”啦。这个回答问题啊,实在是很难。你又要正法兴盛,还要不能去得罪别人,你又要让他去觉悟跟了解。哎呀!这个实在是很难去拿捏,你知道吗?非常难,非常难。“惟”有念之“记”忆“与”无念之“忘”失皆“是”在“想”阴之“边际”当中;“惟”定心细行之“灭与”散心粗行之“生”皆“是”在“行”阴之“边际”中;“湛”然而有所“入”与无所入二者相泯“合”之“湛”然,皆“归”属于“识”阴之“边际”中。

五  灭除五阴之顿渐—理为顿悟,事非顿除。经文:【此五阴元重叠生起,生因识有,灭从色除。理则顿悟,乘悟并销;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。我已示汝,劫波巾结,何所不明,再此询问?】[注释]:“生因识有,灭从色除”:五阴生起的时候,是先从识阴而有;但要灭的时候,须却先灭色阴,所以,在座诸位!先学离相,不著相,不爱名牌,不追逐明星,要追求真理啊,先做到这一点,不追求名牌,也不著、不追求种种的相,了解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了解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没有一样是真实的,所以,却须先灭色阴。色阴就是:女人很难突破名牌;男人很难逃过女色;那就先断……男众先不要一直贪婪女色;女众的心不要一直贪求名牌。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大的名牌啰。最伟大的名牌,就是释迦牟尼佛。这种名牌你不去追求,你追求什么呢?要追求冒牌喔。对不对?所以,要先把这个相看破,就能够灭色阴。简单讲,缘起的假相,统统不执著,色阴就灭。亦即(也就是),生的时候,从细向粗,灭的时候,则从粗向细。犹如穿衣与脱衣,穿的时候先穿内衣,脱的时候则须先脱外衣。

“理则顿悟”:理上则为顿悟,因为悟实无次第;亦即(也就是),要悟,即是一时顿悟,并非慢慢地悟。“乘悟并销”:若一念心开,则乘此开悟之力,五阴的(之)五重妄想即一并消除;为什么?你了解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统统是来自一个妄想,那么你无明就破了。原来都来自一个无明嘛,那就放下。此即(这个就)是见道位。“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”:然而事相上则非可一时顿除,必须以次第修断而尽。譬如脱衣入浴,一次只能脱一件,不可能一时内外褪尽。《楞严经正脉》云(这么说):“如暗夜惊杌(杌wù:树木无枝。)为鬼]这个“杌”,就是无枝的树,没有树枝的树,只有一颗树干,没有枝叶,看起来像鬼一样,尤其在晚上,远远的像站立一个鬼啊,(以为无枝之树为鬼,因而惊慌)奔驰(到)荒越(就是荒郊野外了),一旦被人说破,说:哎呀!那是一棵树啊,你把它当作鬼,原来这个鬼不存在,鬼想全消。”这就是理可顿悟,乘悟并销亿劫颠倒想的例子。“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”者,《正脉》又云(这么说):“如鬼想虽以(已)全消,驰途岂能遽返?意思就是说:(惊迷中所跑过的路,怎能一下就回得来?怎么有办法一下子跑得回来咧?)比如说:这棵树让你吓到,以为鬼,跑了十公里,当然在十公里外慢慢走回来这棵树啊,要慢慢走回来。所以,理可顿悟,妄想销了,可是因次第尽(了),必须事修,要须历返前途,方归旧处矣。”“劫波巾结”:“劫波巾”,劫波罗天(夜摩天)所奉于(的)如来之华巾。此事为如来在前面第五章中所开示者,以明六根解结;于彼经文中阿难亦(也)说:“是结本以次第绾(绾wǎn:系。)生,今日当须次第而解。”

[义贯]:“此五阴”之根“元”乃由“重叠”而“生起”,其“生”]的[时]候[最先为“因识”阴而“有”,然其“灭”则须“从色”阴先“除”。于“理”上“则”为“顿悟”,以悟无次第,一念心开,“乘”此开“悟”之力,即五重妄想(亿劫颠倒想)一“并”皆得“销”除。然而“事”上则“非”可“顿除”,须“因”(以)“次第”修断而“尽。我已示汝劫波”罗天所奉拭“巾”之解“结”法,六解一亡(六结既解,一巾之名亦亡),汝尚“何所不明,再此诣问?”

[诠论]:阿难再问顿渐之意,盖恐末世狂徒,以为只须要顿悟即可,不须要渐修,所以,师父已经告诉你:十方三世一切佛,都是由渐修来的,是生生累积出来的法身慧命啊。因此,在座诸位!你今天碰到了正法,你今天你所有的辛苦,功不唐捐,就怕来世啊。如果你有办法,这辈子就冲到极乐世界去了,有办法!你千万不要说:我等到下一辈子。下辈子来不及了,下辈子你会不会再得到人(身)呢?你四肢是不是健全呢?还有一个正常的头脑呢?你还是不是有这个善根呢?你还是不是有这种经济呢?你今天你坐在这里,就表示你不愁三餐吃饭,你如果愁了三餐吃饭,对不对?拼那个三餐啊,水费到、电费到、电话费到,跆拳道、空手道,统统到呢?你就愁那些钱,你都没办法了。所以听经闻法的人,须先安顿家里安顿好,对不对?你经济上不愁吃、不愁穿,你才有办法坐在这里啊。那你下辈子?下辈子就不知道了。所以,女人要感谢你的老公,赚钱给你花;男人要感谢你的老婆,让你学佛毫无障碍,对不对?

所以说:男人学佛,感谢老婆;老婆?你能学佛,感谢老公,互相感恩。这一辈子能够成菩提眷属,要互相感恩。不须要渐修,而落于狂解及狂禅、只谓:只须要顿悟即可,不须要渐修。而落于狂解以及狂禅、狂密,坏无上法,所以,在座诸位!这一句话就是告诉你:修行是点滴的功夫,修行是依次序而渐进的!所以有的人啊,一些在家居士来说:慧律法师,有没有比较快的?我说:愈快就愈容易翻车。千万不要一直讲:师父!有没有更快的?没有。脚踏实地最快,你知道吗?按部就班最快;点点滴滴不坏相,是最快的;把习气放下,就是速度最快。在座诸位!如果你今天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你今天没有把习气放下,你念了二十年,依然故我,习气还是一样,那等于没有进步啊。所以,聪明的人,快速地把习气放下,快速地把那个口业放下,快速地把身、口、意业统统放下,这个速度最快,而不是只有念佛啊。所以,这个狂禅、狂密,坏无上法,自害害他;为诫众生勿落于此,特再请示世尊,实系阿难之大慈心故也。

第二节  结劝传示未来。经文:【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,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,令识虚妄,深厌自生,知有涅槃,不恋三界。】在座诸位!这个就是学佛迷人的地方:知有涅槃,不恋三界。在座诸位!我们涅槃就用极乐世界来讨论,这个极乐世界有多好!因为那个涅槃,你还没有品尝,我用极乐世界,这个极乐世界讲:思食得食,思衣得衣,神通自在,你要去拜访哪一个人,还不要去外面:哎!的士!的士就是TAXI,计程车啦,对不对?在香港叫做“的士”,你听得懂吗?在台湾叫做“计程车”,对不对?你还:啊!的士。叫不到“的士”的。到极乐世界坐莲花,我要去你家拜访,莲花苞里面拜访,然后坐在莲花上,呼~到了,到你家清凉,又不用开冷气,没有说三十八度、三十九度,热得半死,汗腺那么发达,对不对?没有。也不会热,也不会冷,然后走起路来,在经典里面讲:那个莲花,每天天女散花下来,那个花散下来,自己自动结成了地毯,自动结成地毯,四寸!走下去的时候,对不对?陷下去,起来的时候,地毯自然上升,里面,脚下也没有图钉,也没有钢钉,统统不会刺到。哎呀!这个多好。如果说:我不饿,你也不会~不需要吃;当你想吃,吃得很多也不会饱;但如果你不想吃,也不会饿。我看到这经典啊:哎呀!这么好哇!这个去极乐世界这么好。

经典讲的、解释的,去极乐世界这么好,那是谁不去呢?当然要去啊,所以我的后半辈子,就留二十年啊,要准备来好好地念佛,修《安乐妙宝》为大家灌顶。我最近碰到的,都是五十几岁死的:※※,五十五岁死的;我二哥,六十四岁死的;台北林太太胰脏癌,六十七岁,六十七岁。如果是五十五岁,我已经死了五年了;如果是六十四岁,我二哥,我剩下四年可以活;如果是台北林太太,以六十七岁来讲,我剩下七年,对不对?你想想看:很恐怖嘛,很可怕的,所以我后半辈子剩下这一点,每天都阿弥陀佛……要开始要拼了,要开始要拼了!要不然这外省人讲的:来不及了、来不及了!来不及了,真的不骗你,来不及了,要去极乐世界不拼怎么行啊?对不对?我后半辈子准备要这样过日子了,我就这样过一生,看海的日子,每天都看着莲池海会,每天都观想阿弥陀佛现身,西方三圣现身,因为我在梦境看到了阿弥陀佛十二层楼高,而且看了好几次,也见到佛光,也见到佛,那么我这辈子要再精进,我修行还是不够,所以留一点,后半辈子好来用。

2555页,经文:【阿难,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,盈满七宝,持以奉上微尘诸佛,承事供养,心无虚度,于意云何,是人以此施佛因缘,得福多不?阿难答言:“虚空无尽,珍宝无边;昔有众生施佛七钱,舍身犹获转轮王位;况复现前虚空既穷,佛土充满,皆施珍宝,穷劫思议尚不能及,是福云何更有边际?”佛告阿难:“诸佛如来语无虚妄。若复有人身具四重、】就是犯了比丘戒。【十波罗夷,】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,包括卖酒,受菩萨戒不能卖酒,统统干尽了,什么坏事都干尽了。十波罗夷,自赞毁他、谤佛、谤法、谤僧啊,十波罗夷,然后呢?【瞬息即经此方、他方阿鼻地狱,】注意,注意听喔!此方地狱是造四重罪,他方、十方地狱是什么?是造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就是此方的阿鼻地狱受完,还要受十方的阿鼻地狱,所以这个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我告诉你:打死,一句话都不能讲!就是这个道理,十方阿鼻地狱,他方就是十方,对不对?

【乃至穷尽十方无间,】在座诸位啊!你今天如果不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你最多就是此方无间地狱,但是这个谤三宝罪是十方啊,无穷无尽的,这个是很可怕的。【靡不经历。能以一念,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,】不要念错喔,不是“未”劫中开示“末”学喔,不是这样子,麻烦你看清楚一点,上面是短的、还是长的?对不对?【是人罪障应念消灭,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;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,千万亿倍,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。阿难,若有众生能诵此经,能持此咒,如我广说,穷劫不尽;依我教言,如教行道,直成菩提,无复魔业。”佛说此经已,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一切世间天人、阿修罗,及诸他方菩萨、二乘、圣仙童子,并初发心大力鬼神,皆大欢喜,作礼而去。】在座诸位喔!那么,最近有很多人,都拿钱来助印《楞严经》,师父在此一并感谢、感恩,一并感谢、感恩!那么师父这一辈子的愿就是这样子:把佛陀的正法,把所有众生的血汗钱,化作智慧的法宝,像长翅膀一样的鸟,飞到全世界有缘人的手中,这个就是我这一辈子要做的。

[注释]:“令识虚妄”:“识”,就是识知。谓令他们皆识得五阴体性乃属虚妄。“深厌自生”:“深厌”,深切的厌离心。“自生”,自然生起。“知有涅槃”:确知本有不生不灭之无上大涅槃。“不恋三界”:“三界”,就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若教人勿迷恋三界,出离三界生死苦难的,即(就)是佛菩萨、就是善知识;反之,若教人家贪恋三界生死的,即是邪魔、是恶知识。因此,行者若依佛所教的而奉行之,则连色界、无色界的长劫天寿、天福,乃至二乘的有余涅槃都不迷恋了,更何况还会去贪恋此杂染多难的欲界人间,而妄计贪著人间有净土,令人贪恋世间,永受沉沦,堕魔邪网。在座诸位!我教你观想一下,你想想看!如果你今天这辈子没冲到极乐世界去,你观想一下:下辈子,再呱呱落地,哇……哇……呱呱落地,就变成小baby了,你想想看!会不会有像今生今世这么幸运?那不一定,真的很难讲啊,对不对?那个恶知见、邪见的一引就走了,下辈子说不定喔,说不定你会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因为你没有听到正法啰。但是如果善根深厚的人,很奇怪,本来是外道的,他就慢慢慢慢……他就会进入佛道,善根深厚的人就不会这样子。

“昔有众生施佛七钱”:此即无灭尊者,亦即阿那律尊者(见《达磨显宗论》)。“诸佛如来语无虚妄”:佛语谛实,决定不虚;佛无妄语。然末世众生信根微薄,许多人虽研究佛经,但常不信。尤其是依其凡夫心量,以有限的五根、五识,用世间的学术、半科学性的(Semi-Scientific)“考据”,而妄言:此是伪经、]你看!说:《楞严经》是伪经,彼是真经;或依凡夫的心量,而说如来所说法,如三界六道、地狱、饿鬼,都是因为佛“很聪明”,想出这些这样的“比喻”、“象征”、“表法”,来“哄”我们修行,或令我们因害怕而不敢造恶!如是以凡忖圣,“忖”,就是思量、衡量。自以为是,其实皆犯了谤佛、谤法、谤经,而不自知!须知佛语不妄语;不要说佛不妄语,即使是连菩萨、阿罗汉、小乘四双八辈什么叫四双?就是初果向、初果;二果向、二果。向,就是方向的“向”。二果向、二果;三果向、三果;四果向、四果;一双、一双、一双,那就是八辈。知道吗?初果向、初果,一双;二果向、二果,这样子。四双八辈的圣人,甚至好的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佛的在家出家已受戒、虽未入圣位的持戒弟子,也不会轻犯妄语戒,更何况是佛?故为佛弟子,第一首要之务为:必须确定“佛不妄语”、诸位啊!不一定说是用嘴巴讲出来,你用笔出来的,制造彼此之间的纷乱、斗乱,那个也属于妄语的,那是笔的妄语啊,也是透过你的心啊,所以用笔、用电脑、用网路(网络),发布不实的讯息,这个统统叫做妄语戒。不实在的。“佛语谛实,决定不虚”。

又,从理上来看,“妄语”是属于烦恼之一(在五位百法当中,属于二十随烦恼中的“诳”心所),此烦恼连小乘圣人都已断了,更何况是佛?又,佛若自妄语诳人,则佛自犯戒、有烦恼杂染心,不但不能证清净法身,三业清净,便连阿罗汉、或者小乘圣人都不如,甚至连受五戒的在家居士也比不上,这如何是佛?是故须知,佛定无妄语。又,有人邪妄、不正知,而说:有时候妄语也是一种“方便”。或者说:那是“方便妄语”。其实那是错解了“方便”一词;须知“方便”即(就是)是好方法,梵语为“沤和俱舍罗”,或者简称“沤和”,那就是大菩萨入地以上,乃至八地菩萨才有的“度生智慧”,故(所以)“沤和俱舍罗”又译为“方便胜智”,要有胜智啊,没有胜智不能成方便啊。即(就是)依于大悲本怀,能以无量好的方法、妙的法门,引摄众生入菩提道,教授众生修行菩提,乃至成正觉,这才叫佛所说的“正方便”;反之即(就)是“邪方便”。所以,须知“方便”并非(不是)“随便”,亦非妄语的同义词,更非破戒、犯戒的合理化的藉口。(“藉口”即“借口”。)

又,佛经上更无“方便妄语”一词,那是末世愚人杜撰出来的,作为毁犯的挡箭牌,如是掩耳盗铃便以为无犯。又,末世众生,道心浅薄,一遇欲境现前,辄说:“方便方便么!”于是便堂而皇之地毁犯佛的戒律,乃至对于一切毁犯,都称为“方便”,如是,从造杀盗淫妄,以至于占卜、看相、贪求世间名利、权位、威势、琴棋书画、词章考据,贪爱不舍,自作教他,在座诸位!这个要解释一下:占卜,无论在家、出家,都不要去算命、看相。那么贪求世间名利,诸位!我相信这些法师,居士不谈,我相信这些法师,在佛陀的这个《楞严经》教导之下,我相信这些法师,一定会把名啊、利啊,看得很开。权位就更不用讲了。在座诸位啊!我们出家人,不要跟权高位重的,一定要说:哎呀!非有来往啊,要搞个关系啊,不需要这样子,好好修我们的行,这些权位、权高位重的人,自然会器重于我们的三宝,不要逢迎、不要拍马屁。说威势,还有,诸位啊!出家人,这个很重要:琴、棋、书、画,还弹弹琴啊,还下下棋啊,说:我要泡泡茶,出家人泡泡茶,还要写个书法,还来个画画,对不对?

有一个法师叫他的徒弟说:来呀!你们要抄经。那就抄、抄,抄了很多经,拿到文殊讲堂来,他刚好碰到我,他说:慧律法师,刚好,我抄经抄了很多,然后我不敢火化,麻烦你帮我处理。我说:你从哪?谁叫你抄经的,你就拿回去,你抄经,抄一抄,拿来,我来处理火化喔?嗓子当然拉高了,对不对?怎么可以这样子?人家抄经,是因为佛在世,入涅槃以后,慢慢化做文字,来到汉传,汉地,因为没有印刷术,你抄的那个,有的老太婆抄的那个字能看吗?那个字都抄得比我丑。我说:你抄这样子……他说:师父叫我抄的。我说:你师父我不敢批评,你拿回去给你师父处理,不要给我放文殊讲堂。日文(你懂吗?)日文(我懂)!那老菩萨有学过日语,我讲这一句,他就听得懂,回去,带回去。有的人喔,他很糟糕,他用寄的,不写名字。※※※。我没说什么啊,就是很生气的意思啦,很生气啊,怎么会不写名字?来,你也不晓得你该怎么处理?真的就寄佛像来了,寄他写经典的、抄经典的,都破的、都烂的!所以,我告诉诸位:现在千万不要教那个徒弟抄经典,那个抄的经典是代表佛,你抄的那个字能看吗?你的字会不会比人家现在排版那个字那么漂亮、那么工整?没办法!你又不是书法家,也不是王羲之、柳公权,干嘛写那个字?是不是?王羲之,你们认识吗?知道吗?所以我就说啊:出家人,要认定了生死为主。所以现在又讲到另外一个话题。

在座诸位!有一些年轻人出家以后,或者女众就来问:师父,我要不要去念佛学院?我说:你今天的目的是什么?念佛学院,要看它开什么课程?佛学院,有它的好处,你去过丛林的生活,好好地教育,这个是佛学院的好处、优点;但是有时候佛学院看,有的开英文、English,有的开日文,有的开中国的佛教史,有的开印度的佛教史,当然开这个,也有它的功用啊。在座诸位!开了很多的这个课程,跟了生死没关系的。我现在读书读了这么多,那个英文,生活conversation,一般的英文,生活,还可以过得去,你想想看!所有的佛教的语言,都是Special Nouns!全部都是专有名词的,没有那么简单的,你想想看,你要教英文,你要教到什么时候?好,有的出家以后,还教日文,难道你去日本教佛法吗?今天来教,(日文);明天讲:(日文:这是铅笔,这是大的建筑物,大的狗,)。再说也是这几句,要说到狗跟(日文:建筑物),那谁不会讲啊?对不对?你怎么讲日语去度日本人啊?没有办法的!再学也是那几句:(日文:去哪里?)学那个谁不会啊?对不对?(日文:故乡);(日文:去哪里?);(日文:故乡)……那个,谁都会念那个的啊,我在念,难道不像日文吗?对不对?那没办法的啦。

所以说你念佛学院的,这些年轻人要念佛学院的,这个要交代一下,那个开的课程,跟生死没有关系。如果开的这些都是跟学术的,跟这些生死没有关系的,那就是讲一下了,参考一下喔,你要去选择那个佛学院,开的那个戒律的课程,能了生死的,开般若智慧的课程,开这个课程。那么,如果说:看来看去,那要不然就在家好好地看师父的光盘,喔!这个也其中的一个选择嘛,对不对?如果开了那个课程,跟了生死没关系,你怎么样?要研究中国通史喔?你要当学者吗?对不对?要不然说你学英文四年,第一句话,要不然,很简单,About myself,叫做自我介绍,你用英文自我介绍看看,About myself,来呀!这个都没有办法,你还要讲什么英文的?用英文来演讲?所以没有办法,这个是我们要承认的,如果说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去演讲,也一定要找一个翻译的人,因为全部都是专有名词嘛,对不对?有很多的专有名词嘛,这个我们还是没有办法,没学到嘛,对不对?琴棋书画、词章考据,现在的学者就是搞这个,日本也很多,考据到最后,所有的大乘、佛的经典,统统是伪经。考据到最后,大乘所有的法师,都不是真的出家人了。词章考据,贪爱不舍,自作教他,皆云是“度生方便”(其实应该是“堕落方便”);如是实为坏法误人之事,正法修行者应知所避忌。正法修行者应知避讳、避忌。

“得福超越前之施人……算数譬喻所不能及”:以其所施为无上法宝,十方如来成佛之真体,能化魔界为佛界,故所得这福德无量。亦即(也就是)法施之福远远超胜财施,无可计量。“能诵此经,能持此咒”:此即(这个就是)如来最后再明白地开示:本经之法门系显密并修。“诵经”,为诵持本经,故须含“信解”在内,此为显修。“持咒”,此为密修。如此,显密并修,得福无量。所言福者,在此则含世间福]以及出世间福也。对修行人而言,“世间福”应应该是:得暇满之身、六根具足、聪慧体健、四事无缺、眷属和合,能堪修行。“出世福”者,即是:得遇大善知识及善友,得闻正法、得信解无上正法,依法起修,克服障难,圆成种种断证,乃至究竟证悟无上甚深义谛;无上义谛,就是第一义谛大空。此即是修行者出世之大福德也。所以,在座诸位喔!那么你们了解:你们今天的福报有多大了,就知道了世出世间法的福报有多大了。所以在座诸位!你有这个色身,你要报父母的恩,我们也要报师恩,这本经,师父也很辛苦地讲,要报师恩,最重点呢?不是报师恩,重点要报佛恩,重点要报佛恩。还有报什么?报祖师的恩,如果没有祖师翻译,《楞严经》拿到了,你看得懂吗?一定要报祖师的恩,要报祖师的恩,报佛恩、报祖师的恩,那么我的就比较小一点啦,如果师父……你也觉得师父很辛苦,那么给我一点这个鼓励一下喔,(大众鼓掌)我们算是这一辈子,算是有缘,算是有缘。

[义贯]:“汝应将此”五阴“妄想”之“根”本“元”由,一一深究,俾“心得开”悟“通”达,了其同一虚妄,更无端绪可得;自修自悟之后,进而“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,令”彼皆“识”知五阴体性“虚妄”,则“深”切“厌”离之志“自”然“生”起,确“知”本“有”不生不灭之无上大“涅槃,诸位!无上大涅槃,就是等同极乐世界了,无上大涅槃的快乐,是不是?哎呀!说:往生到极乐世界,乐不可支,那一点苦都没有。不”更眷“恋三界”有漏因果境界。“阿难,若复有人”于“遍满十方”世界之“所有虚空”广袤地的东、西叫做“广”;地的南、北叫做“袤”。东、西叫做“广”;南、北叫做“袤”。简单讲,“广袤”就是东、南、西、北,四方。之体中,将之“盈满七宝,持以奉上”供养如“微尘”数之“诸佛”世尊,“承事供养,心无虚度”者,“于”汝“意云何?是人以此施佛”之“因缘”,其所“得”之“福”为“多不”?

“阿难答言:虚空”之量已经“无尽”,则遍满其中之“珍宝”应亦如是无量“无边”;我曾闻“昔有”一“众生”(无灭尊者),仅“施佛七钱”,至其“舍”当世报“身”之后,至后世中“犹获转轮王位”之报;“况复现前”有人,欲令“虚空既”皆“穷”尽,“佛土充遍,皆施珍宝”,则其珍宝之量,乃“穷劫思议尚不能及”,如“是福”报“云何更有边际”?在座诸位!你们今天也获福无量,也没有边际啦,你们把《楞严经》听完嘛!“佛告阿难:诸佛如来语无虚妄。我们一定要深信佛语。若复有人”其“身具”造“四重”禁戒(犯了杀盗淫妄)、无论是在家、出家,无论是出家众,或者在家众,以前因为懵懵懂懂,也不小心犯了,没关系!有这个因缘忏悔的。大乘菩萨之(的)“十波罗夷”重罪(十弃罪),彼人当于寿终之后,堕于此方地狱中受一大劫报尽,“瞬息”之间、无有停息,“即经”由“此方”而转于“他方”世界之“阿鼻地狱”,又具足受一大劫之罪报,“乃至”展转“穷尽十方”世界之“无间”地狱,“靡不”(就是无不)“经历”。

然而如是之人,若“能”但“以一念”顷(极短的时间内),“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”,则“是人”所造的一切“罪障,应”其弘扬经法之“念”而“消灭”无遗,并且更转“变其所”应“受”之“地狱苦因,成安乐国”之因,来世生于佛前,从佛修行菩提。是故从其所“得”之“福”乃“超越前之施”宝之“人百倍、千倍、千万亿倍,如是乃至算数”及“譬喻”皆“所不能及”。在座诸位!这个就强调:推广正法的重要,推广正法的功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。当然我们也要布施,这些食、衣、住、行给比丘、三宝,说实在的话,远不如我们好好地发心,推广正法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有时间的出时间,有空间的出空间。在座诸位!这本《楞严经》能支持多久,正法就会如日中天!简单讲,这本《楞严经》灭了,没有人讲了,没有人弘扬,那么就是佛教的太阳、佛教这颗太阳要熄灭的时候了,熄灭的时候。所以《楞严经》犹如佛教中的太阳,照亮宇宙、天地万物的光明、每一个人的法身慧命,每一位众生的法身慧命。如果《楞严经》不住世,就是法啊,就是要灭亡的时刻了!正法就要消失的时刻。让我们同心协力啊,不分出家、在家,同心协力。

“阿难,若有众生能诵”持“此经”,并“能持此咒”,显密齐修,则其所得之世出世福“如我广说”者,即使经于“穷劫”亦(也)“不”能“尽”。如此,汝当“依我教”敕之“言”传示末法,“如教”修“行”此自他两利之“道”,显密齐修,即得一往“直成”无上“菩提”,于其中间“无复魔业”娆扰等诸留难委曲相。“佛说此经已”,众会之中,所有的“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一切世间天人、阿修罗”等八部]鬼神[众,“及诸他方”世界来之“菩萨、二乘”、内修“圣”道外现“仙”身之“童子”(金刚童子),“并初发心大力鬼神,皆大欢喜,作礼而去”。

[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终]  ——佛历二五四五年(二○○一年)十月二十九日

完稿于美国密西根州·遍照寺

二○○六年三月一日于台北·大毘卢寺校毕

我看这次来,有很多的阿公,喔!我很敬佩,这些阿公喔,每次都到,每次都到喔!那个阿公喔,这么勇健的阿公,每节课都到,不曾缺席。还有可爱的阿嬷,可爱的阿嬷,很多的阿嬷都有到,都有到。那么有的人没有到,是因为身体不好,或者是有苦衷、有立场,师父不能怪大家身体不好。所以师父说:把身体弄好。不要说:我们在这里讲《楞严经》,你在家打点滴,对不对?学佛是一种享受,不是在拖命,拖着这条命。所以,这本《楞严经》,我们结束。那么,从20072012,中间停了两年,整整两年,师父还有大家用无比坚定的毅力,(师父合掌)来完成这部《楞严经》的演讲。在座诸位!有个人跟我讲说:唉呀!师父啊,现在一些法师都在录音,录音、录影室里面自己讲,自己录影,自己讲,自己笑啊,台下也没有听众。我说:那个我讲不出来!现在很多法师,都在录影室里面自己录音、录影,宜兰那句话:软软啊、软软……录音、录影,宜兰的“软软”,就是录音、录影。我跟他讲:我在这个录音、录影室里面,我不会讲。底下没有人喔,你也不晓得他的反应是什么?也没有互动喔,我这样自己讲,这样自己笑,底下一个人都没有,你不觉得跟疯子一样,也没人可以问啊?再接下来,底下没人,对不对?也不晓得反应怎么样?很多的法师现在教师在录音室、录影室里面讲,那我们也随喜、也赞叹。可是对我这个人来讲,我很不习惯,完全不习惯,台下没有人,你怎么讲呢?没有互动,所以我不习惯!

最后咧,还是要感谢各位法师、各位护法居士,你们这样一直支撑着师父,你们的支持就是师父最大的动力!就是师父最大的动力!师父非常感谢大家这五年来你们都没有缺席,跟师父一样,讲经的日子那天,我也没有缺席,你们跟师父一样,感谢大家的护持!最后一个,我们就来回向。那明天就是《楞伽经》,那么《楞伽经》呢?我们的上课,就不会像《楞严经》这样子超过时间,《楞严经》是因为师父定功课,每天要多少页,《楞伽经》没有,《楞伽经》就会放慢脚步,快跟慢的脚步,恰到好处,恰到好处!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齐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!好!下课!

(注):楞严经讲座学习竟。明天开始《楞伽经》讲座学习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~37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30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(慧律法师版)

楞严经讲解370: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;修行不能投机取巧

楞严经讲解371:看到稀奇古怪的、佛的、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,执为禅之大病

楞严经讲解372:不受情绪的控制;不受环境的影响;学佛就是这个目的

楞严经讲解373: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编织而成的,佛弟子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

楞严经讲解374:二乘人声闻跟缘觉还有变易生死,识心仍然是微细的生灭

楞严经讲解375:很多人在一个团体住不下来,其实是自己的问题

楞严经讲解376:看你的内心是什么世界,可以感得将来

楞严经讲解377:薰习了圆顿的大教,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根器了

楞严经讲解378: 顿悟还是没什么力道,还要事修慢慢力量才会渐备

楞严经讲解379:返闻一门是专指耳根门,不包括所有的楞严三昧

楞严经讲解380:你一着魔就不是只毁一戒,是所有的全部的法身慧命全部断掉

楞严经讲解381: 一定要赶快去极乐世界,有能力你再乘愿再来

楞严经讲解382: 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、觉受有关,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

楞严经讲解383:不管出家、在家去到任何一个道场,都应当跟长老顶礼

楞严经讲解384:大家都误将世间有漏福报及对世间法的贪求当作是‘修行’

楞严经讲解385:自己先要能把持得住情绪,才配教诫他人

楞严经讲解386:一切诸佛都显现出来,重点在于你的清净心

楞严经讲解387:更进一步的没有能所的行阴跟境界无关,统统是心魔作祟

楞严经讲解388: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意见,行阴就破

楞严经讲解389:一个人的心没有任何的增减的时候,他的脸就会出现变化

楞严经讲解390:佛法悟到究竟生命只剩下一种责任,你必须要去完成你的责任

楞严经讲解391:如果你还没了生死,愈能舍的人下辈子的果报就愈庄严

楞严经讲解392:当你的正报身成佛时,依报的一切都是神圣庄严的

楞严经讲解393:悟无常法是二乘人的境界,悟真常法是佛的境界

楞严经讲解394:修行就是要磨掉自己杀盗淫的习气,不是把对方打倒来证明很有修行

楞严经讲解395:一切法不受就破受阴,一切觉受都知道是妄的
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